新冠肺炎调查研究
摘要:新冠肺炎不仅对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危害,与此同时也对民众的心理健康产生威胁,由于疫情导致的恐惧、焦虑等环境,民众常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众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研宄十分迫切。本研宄先采用问卷调査的研宄方法,对民众在心理健康量表中表现出来的反应进行了探讨和归纳,以期帮助民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调适,应对各种不良情绪,增强应对疫情的心理调节能力,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冲击,使不同人群产生了不同的恐惧、愤怒、焦虑以及悲观等心理情绪。本文主要调查了在新冠疫情下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的人群心理健康情况,从而为下一步如何应对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能够丰富突发事件下人们心理健康应对策略的理论,在实践方面能够为在突发卫生时间下不同人云心理健康的指引提供方法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不同人群共计2119人,具体人员情况如下:
表1:人员样本情况
类别 | 组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 | 580 | 27.4% |
女 | 1539 | 72.6% | |
年龄 | 20岁以下 | 1180 | 44.7% |
20-29岁 | 70 | 36.3% | |
30-39岁 | 48人 | 2.3% | |
40岁以上 | 121 | 5.7% | |
地区 | 湖北省外 | 818 | 38.6% |
除武汉湖北省内 | 659 | 31% | |
武汉市 | 642 | 30.4% | |
经济状况 | 好 | 606 | 28.8% |
中 | 1077 | 50.6% | |
差 | 436 | 20.6% |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文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线上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网站下载了相关电子资料,线下通过翻阅图书馆纸质档案等,搜集了大量相关一手资料,并对前人学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大量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为详细客观的展现现状的详细数据,笔者对本次研究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发放、回收相关问卷。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数据佐证,为理论的分析和提出提供了参考。
本次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在问卷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了小范围试验发放,经相关人员把关提出修改建议后,最终确定问卷定稿,具体问卷详情见附件。
问卷按照里贝克量表,共设计了2119份,主要通过问卷星方式进行,本次调查中,问卷发放2200份,收回2119份,有效问卷2119份,有效率为100%。
3.数据分析法
经过问卷调查后,使用SPSS和Excel软件对问卷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形成相应的表格等。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有效的筛选,排除了无效问卷,录入计算机系统。最后在进行编号进行存档,后期有需要随时可以进行准备的查阅。
二、研究结果
(一)新冠疫情对人群整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人群整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依次为焦虑、愤怒、恐惧、抑郁,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不同人群心理健康整体情况
情绪维度 | 具体内容 | M | SD |
恐惧 | 2.65 | 0.91 | |
出现与新冠肺炎相似的症状时,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 | 2.97 | 1.23 | |
看见或听见有人咳嗽、打喷嚏躭会紧张不已,害怕被病毒感染 | 2.83 | 1.24 | |
因为疫情,见到不戴口罩的人,就有深深的恐惧之感 | 2.67 | 1.24 | |
在疫情爆发时,我感到恐慌 | 2.63 | 1.21 | |
为接收到过多的疫情信息,不知道应该相侑嗶些而产生迷茫感觉 | 2.55 | 1.18 | |
关于疫情可怕的想象总是止不住的在脑海里出现(如自己感染、疫情扩散) | 2.47 | 1.18 | |
在疫情燔发时,我变得战战兢兢 | 2.46 | 1.18 | |
抑郁 | 1.97 | 0.75 | |
容易相倌一些后被证实为谣言的疫情相关侑息 | 2.12 | 1.00 | |
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 0.09 | 1.09 | |
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 2.06 | 1.06 | |
我对疫情的发展麴势感到悲观 | 1.89 | 0.96 | |
我没有对抗疫情的决心 | 1.70 | 0.93 | |
焦虑 | 3.15 | 0.77 | |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 3.69 | 1.10 | |
我会主动跟身边的人讨论疫情的情况 | 3.49 | 1.13 | |
如果身边人对疫情表现大意或不在乎,会忍不住去批评或指责 | 3.47 | 1.11 | |
看到身边的人怎么做也跟着采取相同的防疫措施 | 3.03 | 1.18 | |
不停刷关于新冠肺炎资讯,不及时了解疫情最新进展会坐立难安 | 2.86 | 1.25 | |
一天内洗手次数频繁,但还是觉得双手不够干净 | 2.34 | 1.16 | |
愤怒 | 3.14 | 0.98 | |
看到疫情加重,就会想那些导致当下情境的人,并为此感到愤怒 | 3.28 | 1.23 | |
看到有人不按要求做好防护,觉得这些人不负贵任,且应受惩罚 | 3.22 | 1.14 | |
想到最近疫情发生后的种种亊情,感觉怒气难忍 | 2.93 | 1.23 |
(二)新冠疫情对不同人群心里健康的影响
1.不同地区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人群在抑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无明显差异。
表3:不同地区人群心理健康情况
湖北省外 | 湖北省 | 武汉市 | F | P | |
M(SD) | M(SD) | M(SD) | |||
恐惧 | 2.64(0.91) | 2.63(0.91) | 2.69(0.92) | 1.05 | 0.04 |
抑郁 | 1.93(0.74) | 1.96(0.71) | 2.03(0.79) | 3.63 | 0.03 |
焦虑 | 3.16(0.78) | 3.13(0.76) | 3.14(0.76) | 3.23 | 0.79 |
愤怒 | 3.16(0.97) | 3.08(0.99) | 3.17(0.96) | 1.82 | 0.16 |
N | 817 | 660 | 642 |
2.不同性别
根据表4所示,整体来看,女性的恐惧、焦虑高于男性,在抑郁和愤怒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4:不同性别人群心理健康情况
地区 | 性别 | 恐惧 | 抑郁 | 焦虑 | 愤怒 | ||||
M | SD | M | SD | M | SD | M | SD | ||
总体 | 男 | 2.41 | 0.89 | 1.96 | 0.76 | 3.05 | 0.82 | 3.06 | 0.99 |
女 | 2.74 | 0.89 | 1.98 | 0.74 | 3.18 | 0.74 | 3.16 | 0.07 | |
武汉地区 | 男 | 2.38 | 0.88 | 1.92 | 0.74 | 3.02 | 0.86 | 3.10 | 0.98 |
女 | 2.73 | 0.90 | 1.93 | 0.74 | 3.21 | 0.75 | 3.17 | 0.97 | |
湖北地区 | 男 | 2.43 | 0.87 | 1.98 | 0.71 | 3.10 | 0.84 | 3.05 | 1.04 |
女 | 2.69 | 0.90 | 1.95 | 0.71 | 3.14 | 0.73 | 3.08 | 0.98 | |
湖北以外 | 男 | 2.43 | 0.94 | 1.98 | 0.81 | 3.04 | 0.78 | 3.03 | 0.99 |
女 | 2.82 | 0.89 | 2.06 | 0.77 | 3.19 | 0.74 | 3.24 | 0.94 |
3.不同职业
根据表5可以看出,不同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5:不同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情况
维度 | 学生群体 | 工作人员 | t | P |
M(SD) | M(SD) | |||
恐惧 | 2.66(0.91) | 2.61(0.93) | 0.79 | 0.43 |
抑郁 | 1.97(0.74) | 1.98(0.81) | -0.21 | 0.83 |
焦虑 | 3.14(0.76) | 3.21(0.81) | -1.11 | 0.15 |
愤怒 | 3.13(0.97) | 3.22(1.02) | -1.41 | 0.16 |
N | 1883 | 236 |
4.不同收入
根据表6信息可以看出,在恐惧、抑郁方面不同收入情况的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在焦虑和愤怒方面不存在差异。
表6:不同收入人群心理健康情况
维度 | 收入高 | 收入中 | 收入低 | F | P |
M(SD) | M(SD) | M(SD) | |||
恐惧 | 2.68(0.94) | 2.68(0.89) | 2.57(0.92) | 3.38 | 0.03 |
抑郁 | 2.09(0.81) | 1.99(0.72) | 1.85(0.02) | 14.07 | 0.00 |
焦虑 | 3.15(0.79) | 3.17(0.75) | 3.11(0.77) | 1.05 | 0.35 |
愤怒 | 3.16(0.99) | 3.14(0.95) | 3.11(1.02) | 0.46 | 0.63 |
N | 436 | 1077 | 606 |
5.不同年龄
根据表7,不同年龄人群心理健康情况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表7:不同年龄人群心理健康情况
维度 | 20岁以下 | 20-29岁 | 30-39岁 | 40岁以上 | F | P |
M(SD) | M(SD) | M(SD) | M(SD) | |||
恐惧 | 2.65(0.89) | 2.67(0.93) | 2.83(0.83) | 2.49(0.89) | 2.03 | 0.11 |
抑郁 | 1.97(0.74) | 1.98(0.75) | 1.94(0.62) | 1.93(0.79) | 0.27 | 0.85 |
焦虑 | 3.13(0.74) | 3.14(0.79) | 3.41(0.62) | 3.20(0.88) | 2.21 | 0.09 |
愤怒 | 3.12(0.97) | 3.13(0.98) | 3.20(1.01) | 3.32(0.99) | 1.61 | 0.09 |
N | 1180 | 770 | 48 | 121 |
三、讨论
(一)新冠疫情下人群整体心里健康现状
疫情下对民众心理健康影响严重程度的排序分别是:焦虑、愤怒、恐惧、抑郁。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们的焦虑可能来自于担心感染的风险。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其传染性和致死人数均显著髙于以往的其他疫情。特别是新冠肺炎在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爆发,因此,面对这种突发的传染性疾病,民众可能最为感到焦虑。其次,愤怒可能源于对疫情原因的归因、对别人不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的不满、因为疫情导致的种种事情的不满。本次疫情,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大远超过先前的非典和埃博拉病毒,其给全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全所未有的影响,如春节期间禁止外出和聚会、单位停工、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许多学校延期开学等等。因此,民众可能对疫情持有较为强烈的愤怒。此夕卜,本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民从感知到较低程度的抑郁,这可能源于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有别于其他普通的生活事件,并且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传统的侧重评估症状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无法全面的考察疫情下民众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不同人群心里健康差异分析
1.不同地区
不同地区的民众在焦虑、愤怒、恐惧情绪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湖北省外地区的民众跟武汉市民众的抑郁差异显著,武汉市民众的抑郁显著髙于湖北省外地区的民众。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性强,距离疫情髙风险地区越近,实际的感染的风险越大,因此武汉地区民众感染几率大。此外,本次新冠肺炎期间,国内其他地区民众均对武汉市相关群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和歧视,并且武汉地区的隔离政策更为严格,这些都可能导致其武汉群体的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2.不同性别
造成女性比男性更多体验到负性情绪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情绪加工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对负性情绪的加工更为敏感。传统观点认为,女性会更多地体验到负性情绪,包括悲伤、恐惧和愤怒等,而且相较于男性更加强烈。女性对于识别负性情绪较男性有优势,这可能同生存和进化的原因相关。即女性在保护自己方面弱于男性,因此发展出更为敏感的负性情绪识别系统,这样能够让自己及时侦测负性情绪,从而能够及时避开潜在的危险。基于以上分析,女性对负性情绪体验更为强烈可能跟其对负性情绪加工更为敏感相关
3.不同职业
其一,本次新冠疫情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对各个群体都比较大。换言之,在疫情影响下,国内民众普遍感受到这些消极情绪,因而在不同群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本研宄的样本中主要为学生群体(占比88.8%),非学生群体人数较少(仅11.2%),较少的样本可能导致取样缺乏代表性。此外,本研宄中将各工作行业笼统归于非学生群体,可能无法发现具体的不同行业之间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増加研究样本,从而深入分析职业对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
4.不同收入
本研宄发现,在恐惧情绪维度,经济条件差的民众和经济条件好的民众有显著差异;经济条件中等的民众和经济条件好的民众有显著差异。在抑郁维度,经济条件差的民众和经济条件中等的民众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条件差的民众和经济条件好的民众有显著差异;经济条件中等的民众和经济条件好的民众有显著差异。焦虑和恐惧维度无差异。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经历条件差的个体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并且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对应疫情威胁,这可能导致其感受到更多的恐惧;此外,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能因为失业、生活等原因面临更大的困难,从而引发更多的家庭问题,承受更多的负面影响,由此导致其感受到更多的抑郁情绪。
四、对策建议
(一)新冠疫情下民众情绪的应对
在焦虑心理方面,在肺炎疫情时期,民众易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对困难过分的估计,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关注,患得患失。应该正确的认识疫情,选择权威的公众媒体获取疫情情况,不轻信谣言,理性思考。幽默、补偿、投射、合理化等都是可取的方法。
在郁郁心理方面,丰富线上娱乐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进行体力锻炼等都可以缓解此问题。选择合理的方式宣泄心中的不满:一是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如对自己信赖的人说出心中的痛苦和不满,或者以写日记的方式将负面情绪倾诉出来。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如大叫一番、大哭一场、也是强者和智者所为,因为这是陷入极度心理困境的即时性的最佳自救策略。
在恐惧心理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对在新冠肺炎感染时出现的症状的了解、对患者共情后的感受、对后遗症的惧怕产生坐立难安的内心体验,属于疾病恐怖的一种。当自己不得不暴露在肺炎疫情环境下时,民众出现显著的焦虑。因此此情绪需要进行及时纾解。
在愤怒心理方面,建议先从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起,在线上媒体积极宣传和转发国家的防疫号召,用合理的宣泄方式和渠道呼吁普及民众做好防护工作。尝试刻意去多做一些让自己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事。比如说看喜剧电影,或者每天都开发一个新的菜品在社交网络进行分享。这些事情,能让你的注意力从负面信息和消极想法中转移出去,并且给你积极情绪的体验,来抵御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
(二)不同群体情绪问题的应对
在女性群体方面,女性的负面情绪相较男性更容易产生。并且在中国,大部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家庭采购员或照顾家人的“主妇”,因此她们在疫情期间会表现出更明显的情绪问题。解决由此产生的情绪问题,可以尝试去囤积生活物品,在疫情恶化时,主妇们或者家庭内负责釆买的成员,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照顾家人的意愿和责任心。而囤货意味着,他们只用最小的投资和努力,就能够获得照顾了家人和自己的成就感,这就满足了自我决定论中的一个基本需求-胜任,也就是通过操纵环境达到预期目的成就感。此外可以寻求和爱人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家庭和亲情,是我们面对灾难时候最有力的心理防线。
在武汉或未来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方面,在疫情严重地区的武汉,民众或多或少都在创伤性事件中承受极大身心压力,表现出来了应激反应。为了预防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便是现在还没办法改变外界环境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建议在家里做一些事情积极缓解症状。武汉地区人们的自主,即对环境和自我有一定的掌控能力消失了。如果气象局报道飓风或者暴风雪即将来临,可能持续一周,人们会感到某种程度上失控。但人们知道按照己有经验知道飓风和暴雪肯定会结束。而这次新冠病毒就相当于一场飓风或者暴风雪,它带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要比暴风雪更大,因为它是一种未知的病毒,目前仍然没有任何疫苗,人类对它持续的时间都所知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很容易感觉生活失控了。人类并不完全具备理性地处理失控的能力,经常会做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来创造一种自己仍然能控制局势的感觉。所以尝试做一些你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就是获得一种掌控感的方式。做一些事来增强自己的掌控感和正向情绪体验。比如,当觉得恐惧或者心跳加快的时候,尝试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缓慢地呼进和呼出,直到躯体反应得到改善为止。
在低收入群体方面,在肺炎疫情不得不居家隔离的状态下,的确会影响到经济收入,从而导致情绪问题。建议探索线上盈利的方法,这次疫情过后,互联网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私域流量不断爆增,这给了很多素人在线上盈利的机会,用自己的兴趣或热门话题为切入口,主动制造机会,抓住时机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此外,你可以停止刷新闻,主动回避任何关于疫情的负面文字、视频和图片。要把这个作为任务来执行,不要让疫情的负面信息继续刺激大脑的情绪管控中枢。你也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免费热线渠道,来及时寻求外界专业的心理援助。有人倾听比独自承受好得多。
致谢
时光匆匆而过,回首过去,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在此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在我写作遇到困难时,帮我指导和解释。在本次论文完成之际,对于在我大学生活以及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们说一声谢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确定、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到最后修改定稿都给我了许多指导和帮助,在论文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段落都给了我许多有益的指导。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是他们陪伴我在大学生活中最多的时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他们不仅在大学生活中给我很多照顾,还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和复杂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他们都积极的帮助我,从而提高了文章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在我生活和文章写作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给我信心与鼓励,他们是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新冠疫情下北京市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人口学因素分析[J].奥登,王振杰,唐婧.人口与发展.2020(05)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张冬莹,姚弥,杨信,林恺,夏秋玲,刘明圆,郭发刚,郑劲平,钟南山.中国全科医学.2020(35)
[3]基层卫生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霄艳,杨诗雨.医学与社会.2020(10)
[4]近二十年我国大学生睡眠质量研究结果的元分析[J].方必基,刘彩霞,尧健昌,郭建成.现代预防医学.2020(19)
[5]疫情防控下医学免疫学线上教学的实践[J].冯凌雁,史颖颖,黄丽霞,邱文洪.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19)
[6]焦点解决干预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情绪的改善作用——以杭州某高校为例[J].范俊强,于静静.环境与职业医学.2020(09)
[7]理念、变化与启示: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三重考量[J].刘海春,黄煌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9)
附录: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心态问卷调査
第一部分:背景信息
1.年龄
2.性别
3.学历
4.经济状况
5.所在地区
6.工作状况
7.工作单位性质
第二部分:疫情心理健康自评表(完全不像我1分,不太像我2分,不清楚3分,有点像我4分,完全就是我5分)
1.不停的刷关于新冠肺炎的资讯,不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就会坐立难安
2.看到身边的人怎么做也会跟着采取相同的防疫措施
3.如果身边的人对疫情表现的大意或不在乎,会忍不住去批评或指责他们
4.时时刻刻在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5.一天内洗手次数频繁,但还是觉得双手不够干净
6.我会主动跟身边的人讨论疫情的情况
7.在疫情暴发时,我变得战战兢兢
8.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9.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10.因为疫情,见到不戴口罩的人,就有深深的恐惧之感
11.看见或听见有人咳嗽、打喷嚏就会紧张不已,害怕被病毒感染
12.每次看到疫情加重,就会想到那些导致当下情境的人,并为此感到愤怒
13.想到最近疫情发生后的种种亊情,感觉怒气难忍
14.我没有对抗疫情的决心
15.在疫情暴发时,我感到恐慌
16.常常因为接收到过多的疫情信息,不知道应该相信哪些而产生迷茫的感觉?
17.出现与新冠肺炎相似的症状时,会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被感染
18.关于疫情可怕的想象总是止不住的在脑海里出现(比如自己感染、疫情进一步扩散)
19.看到身边有人不按要求做好防护,会觉得这些人不负责任,且应该受到惩罚
20.容易相信一些后来被证伪?(改为证实为)疫情相关的遥言或信息
21.我对疫情的发展趋势感到悲观